
个人简介:
邱跃强,男,汉族,籍贯河南社旗县,生长于新疆尉犁县。文学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延安文艺、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喜爱文学创作和运动,出版过个人诗集《黑马》(九州出版社,2017年),诗歌、散文等作品散见于《星河》《回族文学》《千家诗》《文谈》等刊物。邮箱:1402620236@qq.com,办公地点: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宁夏大学怀远校区怀远楼318室。
专著:
邱跃强:《延安文学中的爱情书写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
论文:
1、《大地飞歌: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民俗研究》,2025年第2期;
2、《语言的回响,生命的绝唱—作家东西访谈录》,《文艺争鸣》,2023年第10期;
3、《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理论探索:广西革命歌谣的艺术表达》,《西南学术》,2023年第2期;
4、《超越与重生:审美氛围的情感动能—谈纪录电影<水让我重生>》,《中国艺术报》,2023年11月20日第三版;
5、斯拉沃热·齐泽克:《非具象艺术的政治含义》,邱跃强译,《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2年第2期;
6、《延安文艺歌词创作的历史与审美特征—以<解放日报>所刊歌曲为中心》,《当代文坛》,2021年第5期;
7、《图像视角下延安时期党员形象初探—以<解放日报>为中心来考察》,《文艺论坛》,2021年第4期;
8、《<白鹿原>与<崛起与衰落—古代关中的历史变迁>经济比对研究》,《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
9、邱跃强:《品鉴<新疆词典>与<西安味道>所需的几个关键词》,《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
10、《延安文艺建构中的陕北民间文艺》,《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年第3期;
11、《陕北民间文化在路遥作品中的艺术呈现—以<平凡的世界><人生>为例》,《喀什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
12、《从<解放日报>“征稿启事”看延安时期文艺政策的调整与文艺创作活动的嬗变》,《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年第1期;
13、《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延安时期读者群与文艺创作关系刍议》,《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14、《老舍与海子个性气质比较论》,《北方论丛》,2017年第2期;
15、《审美范畴视域中的<女神>再解读》,《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16、《泰纳实证主义批评方法论视域中的老舍新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17、《文学受众视域中的朦胧诗创作》,《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年第1期;
18、《“性”视域中的海子诗歌论析》,《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科研项目:
1、延安文学与陕北民间文化关系研究(2018TS031):中央高校资助基金博士研究生自由探索项目,主持人,结项;
2、延安《解放日报》文学文体风格研究(2019J006):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主要参与人,结项;
3、审美现代性视域下延安文艺研究: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第二批)研究课题,主持人,结项;
4、文化地理视阈中的陕甘宁边区文艺研究(22XZW034):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主要参与人,在研;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左联”文论及其资料整理与研究(22&ZD28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成员,在研;
6、延安文艺与现代中国研究(18ZDA28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成员,在研;
7、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历史演变和范式转换研究(22JZD00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课题组成员,在研。
教学情况:
1、2019-2020学年度给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教授《中国当代文学史》(一学期);
2、2023-2024学年度给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研究生讲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两个课时)、2023-2024学年度给浙江大学本科生讲授通识课《马克思主义美学》(三个课时);
3、2025-2026学年度给宁夏大学本科生语言补习1班(留学生)教授《初级中文听力》(一学期)、给宁夏大学研究生(留学生)教授《中国语言文学综合素养》(十二个课时)。
教材情况:
2024-2025年,修订教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王杰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和《美学》(王杰主编:《美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分别完成第九章和第十章的修订工作。
获奖情况:
1、在2018年陕西省第四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中荣获二等奖;
2、在2016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荣获A类二等奖;
3、在2021年第五届“名作杯”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暨论文大赛中,荣获诗歌组三等奖。
英语水平:
已获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证书及英语专业八级证书。
学术兼职: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丁玲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