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第五十九讲:孙玉文“谈几个汉字及其折射的文化”

时间:2021-11-30

浏览次数:

2021年11月10日下午14点30分,人文学院于腾讯会议平台举行了“谈几个汉字及其折射的文化”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特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中国训诂学会副会长,中国音韵学会副会长孙玉文老师主讲。讲座由人文学院副院长刘鸿雁主持,人文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刘鸿雁老师代表与会师生对孙玉文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孙玉文教授的讲座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讲解“日”、“月”、“网”、“禾”四个汉字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在汉字“日”、“月”的讲解中,孙教授以耳熟能详的“逐日”、“射日”神话引入,展示了异体纷呈的甲金文中“日”的形体特点,着重讨论了部分“日”字中间的一横,既指别,又绘形,画的可能是古人所认为的发光点。又从同源词的角度,讲述了“日”与“实”、“月”与“缺”的联系。“日”中部件有写作“乙”形的,是与古代神话中天阳神鸟三足乌的形象相呼应。孙教授还指出了“日”作时间状语的用法,以及“日”字的詈骂用法与“入”的联系,启示师生思考古今避讳词的替代问题。谈“月”时,孙教授引“月中兔”、“月中蟾蜍”的神话形象,介绍了古人对于月亮是否为发光体的认识,并讲解了“月”作为计时单位的发展流脉。谈及“日”、“月”相关的诗文典故时,孙教授更是旁征博引,如数家珍,展现出了泰斗的深厚功底与广博积累。

对于汉字“网”,孙教授同样以甲金象形字引入,介绍了后世利用比喻用法所造的相关字,还介绍了上古史料所载的用途各异的网。谈及汉字“禾”时,孙教授以成熟的粟的图片与“禾”的甲金文相比照,证明“禾”的本义是指粟,也就是谷子,随着使用情况的改变,从本义“成熟的庄稼”引申为“成熟的各个阶段的庄稼”。孙教授还带领大家讨论了“锄禾日当午”中“锄禾”一词的含义——“锄禾”不是种庄稼,而是用锄头为禾苗除草、保墑、去害虫。

孙教授深入浅出的讲座余韵悠长,激起了同学们对于相关问题的踊跃探讨。互动环节中,孙教授在解答“同名异实”问题时谈到,哪些词语进入了全民词语,哪些词语只作为修辞手法在文本中使用,这些词语的定性问题值得进一步分辨深究。对于同学提出的《邶风·新台》中的“鱼网之设,鸿则离之”中“鸿”一说解释为“蟾蜍”的问题,孙教授认为这是一种“所得非所求”的情理错位现象,我们要重视故训,根据古训来推求释义。对于孙教授的答疑,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最后,刘鸿雁老师对于讲座进行了生动的总结。刘老师表示,孙教授的讲座使大家长知识,长文化,这场精彩的讲座不仅得益于孙教授的渊博学识,还来自于背后丰富的联想和系联能力。这启发我们不仅要重文献,重史实,关注最新的考古成果,还要具有想象力、好奇心,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推敲细节上,孙教授举到了很多的文献例证,启示我们对每个字的理解都要落到实处。另外,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文本细读。此次讲座,同学们受益匪浅,不仅极大地开阔了学术视野,了解了学界新的研究动态,更是进一步提高了对于汉字文化的认识。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

邮编:750021

联系电话:0951-5093053

宁ICP备05002185号-1 Copyright © 宁夏大学  宁公网安备640105020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