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晚7:00点,人文学院“博学讲坛”系列讲座第四讲在宁夏大学贺兰山校区文科楼309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原宁夏大学副校长刘世俊先生讲授“汉语史的学习与研究”,人文学院胡玉冰院长及部分教师,2015、2016级全体研究生聆听了讲座,教室座无虚席。
刘世俊先生从两方面入手,展开了本次讲座。第一,研究生学习应努力追求“精”和“深”的境界。遇到不认识、不熟悉的知识一定要翻阅字典,力求准确,将“精”作为我们的治学标准。刘世俊先生学养深厚,典籍中的例证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出口成章。求“深”则是要将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善于总结规律性的东西,要看到理论和材料之间的紧密联系。刘先生引用了吕叔湘先生的一段话:“我们读书多了,掌握的材料就多了,就像是攒了很多铜钱。而理论好比串铜钱的绳子,把知识串联起来。”二者缺一不可,只有丰富的理论才可以驾驭材料,没有材料,理论也起不到任何作用。第二,研究生学习要保持优良的学风,务求严谨又要有创新意识。学风包括读书之风、治学之风、做人之风。先生以“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鼓励研究生读书学习当志存高远,对学术研究保有“敬畏”之心。尽管人文底蕴的断层不是一天能修补的,但是我们应该具有允许犯错,认真改错的态度,树立严谨的学风。为人则要有责任感,要自律诚信,运用自己的所学为社会做贡献,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师生互动环节,刘先生寄语青年学子要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对语言现象敏感,关注新的知识,新的材料,坚持多看书,多动笔,在生活中寻找研究课题。
胡玉冰院长在总结发言中说刘世俊先生80岁高龄,精神状态依然很饱满,引精据典,逻辑清晰,乐在其中,先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北师大的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刘世俊先生是卓越的领导,睿智的学者。自1958年宁夏大学创建以来,刘先生作为第一代拓荒者,为宁夏大学的发展注入了极大的心血。宁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都凝聚了先生的领导智慧,先生是人文学院中文系研究生教育的奠基者。先生关注学术前沿,善于捕捉问题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最后,胡院长向刘世俊先生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并代表人文学院向刘先生致谢。
短短两个小时,刘先生为人文学院百余师生上了精彩的一课,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本次引人入胜的讲座。
刘世俊,1936年出生,天津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宁夏大学教授,从1979起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宁夏大学中文系主任,宁夏大学副校长,《宁夏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编。兼任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宁夏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宁夏高教学会秘书长。长期从事汉语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专著四部,发表论文30余篇。多次获宁夏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一、二等奖,《语言美讲话》获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