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下午3点,宁夏大学文学院于怀远楼314会议室举行了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文学‘入史’问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特邀中央民族大学钟进文教授主讲,宁夏大学文学院任淑媛教授主持。宁夏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杨占武,宁夏作协副主席马占祥,宁夏评协副秘书长王嘉俐,文学院院长胡玉冰,教师丁峰山、杨慧娟、沈秀英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钟进文教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文学“入史”问题》为题,首先从重写中国文学史与多民族文学史观建构历程出发,就各民族文学作品进入中国文学史的路径以及“入史”评判标准等核心议题,提出了富有洞见的学术观点。他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已经树立起了多民族文学共同发展观,但是各民族文学如何有机融合,以给文学史编撰带来生机和活力还需要深入探讨。
随后,钟教授回顾了中国文学史编写与民族文学“入史”历程,梳理了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当代文学史编纂中对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定位和历史叙述情况。他指出,尽管近年来单一民族文学史著作层出不穷,但在中国文学史整体格局中民族文学仍存在缺失现象,亟须在学术研究和教材编写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钟进文教授以部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为例,系统探讨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民族文学“入史”之间存在的一些深层问题。他指出中国文学史作为一种国家知识,在培养公民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和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必须高度关注民族文学的创作主题。
最后,钟教授探讨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教材编写与民族文学教育问题。他强调,应该把既体现各民族对本民族的热爱,又彰显各民族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高度认同;既展示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又彰显中华文化核心价值,以及体现各民族共同精神追求的优秀作品纳入文学教材当中,开展民族文学教育。

任淑媛教授在总结时强调,钟进文教授的讲座立足新时代民族文学教育使命,从学科建设、文学史书写、民间文学重构、学术研究范式创新等维度,系统阐释了民族文学研究的当代意义。这一系列思考既回应了学科发展的时代需求,也为重写文学史和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些见解不仅拓展了我们的学术视野,更对培养学生的学术探索和研究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