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宁夏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校长汇报

时间:2007-09-26

浏览次数:

高度重视本科教育    努力提高培养质量
认真落实评建工作    不断推进学校发展

    ——宁夏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校长汇报

校长  何建国
2007年9月24日

尊敬的李延保组长、刘湘溶副组长,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宁夏大学全体师生,对各位专家不辞辛苦来我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表示热烈欢迎,对自治区党委、政府、教育厅和社会各界多年来对宁夏大学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宁夏大学继2002年11月接受本科教学工作随机评估之后,今年将再次接受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我们深刻认识到,这既是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又一次全面检验,也是促进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又一次重要机遇,对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学校于2003年提出了“负重拼搏,再爬四年坡”的评建工作口号,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挂帅的评建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对全校师生进行了全面动员,自上而下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评建工作。我们还邀请教育部及外校资深专家多次到校指导本科教学工作。自治区政府十分重视我校的第二次评估,主管副主席和教育厅领导同志多次到校听取汇报,检查工作,作出指示,并拨付专项资金支持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
下面,我就宁夏大学建设发展的整体情况、办学思路、评建工作及办学特色等向各位专家汇报如下。
一、建设发展的整体情况
宁夏大学始建于1958年,1997年与宁夏工学院、银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含宁夏教育学院)合并,2002年又与宁夏农学院合并,整合组建成新的宁夏大学。2004年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目前,学校占地2307亩,另有1695亩的教学实验农场。学校有教职工2637人,其中专任教师1277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教师167人,副高职称教师447人。全日制在校生17432人,其中本科生15261人,研究生1306人,本校民族预科生675人。校舍建筑总面积58.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5亿元,固定资产总值8.85亿元,藏书129万余册,公开出版学术期刊4种,校园网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西北地区宁夏主节点。
现设有16个学院、1个公共教学部,另有国际教育学院、民族预科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教学单位。有九大学科门类的68个本科专业,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授权点,具有高校教师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有17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设有各级研究所38个,各类实验室93个;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自治区工程技术中心。
学校除与教育部确定的上海交通大学对口支援外,还与国内5所知名高校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并与国外10多所大学开展了合作交流。2000年开始,面向区外招生,到目前为止,已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近年来,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人,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一项、二等奖6项,主持教育部教改项目4项;自治区级精品课程35门,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自治区教改项目6项,自治区优秀教材20部。主持的各类科研项目总经费6000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国家一类新药发明专利1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成果奖33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6项;被SCI、EI、ISTP收录论文93篇,出版学术专著145部;授权专利25项。
建校49年来,学校共培养了7.8万名本科毕业生,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在西部和宁夏地区,活跃在各条战线,大多成为骨干人才。他们中间,担任现职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8人,厅级领导干部130余人,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余人,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80人,获国务院特贴25人,自治区政府特贴50余人,自治区优秀教师160人,全区中小学骨干教师80%以上是我校毕业生,300多名校友担任区内各类企业的负责人。这些人才为国家,特别是为宁夏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母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办学思路和发展观
(一)思路是基础,规划是龙头
学校通过创新思路,从实际出发,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通过周密调研,科学规划,解决怎样建设这样一所大学的问题。在2004年学校第五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学校今后建设发展的目标。一个总体目标:把宁夏大学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两个具体目标:一是认真整改,扎实做好评建工作,力争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达到“优秀”等次;二是打好省部共建的基础,力争教育部启动新一轮“211工程”建设时,进入“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几年来,学校在实践中认真坚持这个思路,不断完善发展战略规划,在积极创造条件改善硬件的同时,重点抓好质量的提升。
(二)跳出宁大看宁大,站在全国看宁大
全国范围内生源、就业、科研能力、社会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客观上把宁夏大学推向了全国高等教育的大市场。因此,面向全国、立足西部、服务宁夏成为学校办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必然选择。在实践中,学校不去盲目攀比,不简单追求排名,而是注重自身实力的提升和特色优势的发挥。
(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借助外力,谋求发展
学校的基础条件、发展环境相对落后。面对高等教育的强劲发展势头和社会需求的急剧增长,学校处于短期内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又不能等待的两难境地。因此,必须抢抓机遇,借助外力,广泛联合,争取多种资源的支持,在外延发展的同时,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内涵建设,通过发展解决问题。
(四)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
人才培养的质量集中体现在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上,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思想。在实践中始终坚持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处理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关系。
(五)立足单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特色发展战略,从区情、校情出发,在学科建设上,体现民族和地方特色;在本科教育中,着力培养基础扎实、人格健全、有就业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合格人才;在科学研究上,以培养人才为主,注重科研促进教学,着力提升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六)落实就是发展,否则就是空谈
学校的快速发展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强化一个又一个管理环节,填补一个又一个空白的过程中完成的。没有落实就没有发展,淡化无谓的争论,力戒拖拉作风,改变得过且过的思维方式,对干部、制度、管理等方面的评价以能否落实为标准,形成全校上下共同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三、学校的评建工作
2002年,我校建校以来第一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结论为“良好”。专家组在反馈意见中提出,我校的教学工作主要存在两个薄弱环节。一是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仅为25.6%,二是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仅为3295元,均未达到评估标准。学校高度重视专家组意见,充分认识到,评估可以全面涵盖学校建设发展的重点问题,涉及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评估对于学校的建设发展意义重大。学校必须认真进行整改,更扎实地做好评建工作,迎接2007年的新一轮评估。具体的评建工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对薄弱环节,迎接再次评估,学校提出了“负重拼搏,再爬四年坡”的评建工作口号
学校提出评建口号后,通过全面的思想动员,进一步提升了全校师生对评估工作的认识。学校以教育部评估方案为基础,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由9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48个观测点组成的,具有我校特色的《宁夏大学院(系)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方案》,并以2007年为限,每年对各学院评估一次,连评三年。每年集中解决一些问题,并严格检查,坚持不懈。经过几年的积累,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许多指标从合格标准达到优秀标准,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效果。
(二)实施了全面整改方案
2003年,根据本科教学工作整改措施,学校制订了《关于大力推进落实本科教学整改工作的意见》,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在诸多方面实施了教学改革。提出引进与培养并举,着力提升师资队伍学历水平的工作思路。出台从考试条例到毕业论文撰写规范等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建立学院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及相应的评估方案。召开实验室工作会议,理清了实验室建设思路,提出建立8个校级基础实验中心的设想。
(三)集中解决办学条件的瓶颈问题
2004年,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围绕2007年评估目标的实现,经费优先保证教学,进一步加强了评建工作。先后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经费250万元,课程建设和教改立项经费100万元。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到日本协力银行2800万元设备贷款,争取到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项目专项资金700万元(截至2006年共获项目资金2700万元)。第一次对全校16个院系进行了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按照“强化责任,统一要求,单独考核”的思路,出台了《关于加强基础课教学的若干规定》。按照“学校所有,依托院系,设备集中,科学定编,人员招聘,独立核算”的思路,组建了8个校级基础实验中心。
(四)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1号文件,实施“质量工程”,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
2005年,根据教育部1号文件实施“质量工程”的要求,学校针对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落实“1号文件”的实施意见,提出教学工作必须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要求全体学生必须达到本科生的基本培养规格和要求;二是在达到这个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必须给学生提供适应各自特点的发展空间。从大学英语教学,校级基础课程改革,8个基础实验中心运行管理,推行导师制,提倡讨论、案例、研究式教学,开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教育,重视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对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9个方面提出了达到两个目标的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将落实“1号文件”的要求分解为14项任务、69项具体工作,并向各单位下达了目标任务分工及工作进度要求。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大了教学投入,强化了教学管理,深化了教学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2007年评估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全面落实“以内涵提升为主”的发展思路,以内涵提升来促进“以评促建”方针的落实
2006年,学校全面总结了2003年以来的评建工作,对照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认真分析了各项评估指标完成的情况,提出在教学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内涵提升。具体就是完善并进一步推进“构建两个方案,完善两个体系,打造三个平台”工作。
1.构建两个方案——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格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发展潜力为目标。即按照就业预期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设置本专业的基础课模块;按照发展预期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构建跨学科的选修课模块;按照由就业预期到发展预期所必需的中间层次构建本专业的选修课模块。人格培养方案主要从确立恰当的人格培养目标,采取有效的人格培养方式,寻求较完善的人格培养途径三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起,形成了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
2.完善两个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点是建立健全了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制定了以15个影响教学质量的环节为监控对象的《宁夏大学校、院、系三级质量监控办法》,进一步明确校、院、系三级的监控对象、质量标准、监控组织、监控方法和质量负责人,与学校对院系评估制度结合起来,形成我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特色。
3.打造三个平台——课程建设平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1)课程建设平台。将全校2000门课程的教学基本信息在网上公开,培育300门网络课程,从中建设100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和50门左右区级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再培育1—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2)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由8个校级基础实验中心、各学院基础实验中心、实习见习环节和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构成。通过提高实验开出率,增加学生动手机会,采取措施广泛吸引学生参加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从中培育出我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特色。
(3)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一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安排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内容,使学生参与教师科研;二是在实验教学中,加大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力度,在社会实践中形成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三是利用学科优势,安排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开设针对结题项目和在研项目的任意选修课;四是充分发挥10个科技创新平台作用,为本科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五是广泛开展多层次、全方位校园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积极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机会。
(六)全面检查评建工作的成效
2007年,学校根据近几年来具体的评建工作要求,着重检查各个学院对评建工作的落实情况和工作成效。在学院层面上,每个学院都邀请了国内相关专业的资深专家,对评建工作会诊把脉,帮助学院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在学校层面上,请对口支援学校利用自身优势,对我校的评建工作进行指导,同时,也请上海交通大学帮助组织专家对学校的评建工作进行全面会诊。针对专家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学校和学院都从不同层面进行了整改。
四、四年评建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教学中心地位更加突出,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强
学校明确了各级党政一把手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思想上重视、政策上倾斜、制度上保障、经费上支持本科教学工作,更加突出了教学的中心地位。每位校领导联系一到两个学院,进行调研并指导工作;坚持“三会”制度,即每年召开一次全校教学工作会议、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研讨会、每两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设立了教学优秀奖、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教学质量奖、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和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奖;学校每年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改立项各投入专项经费100万元,在资金安排上克服困难,优先安排教学急需;教务部门及其他职能部门服务教学的意识日益浓厚;多次举办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教学技能比赛;实行了教师职务晋升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
(二)师资队伍结构得到改善,水平有所提高
学校每年投入经费250余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培养。我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由2002年的25.6%提高到目前的56.2%;围绕本科教学工作,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大项目、学位点为依托,形成了以百名博士和百名中青年教授为主的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实现了国家级教学名师奖零的突破,教师整体教学能力得到提高;承担自治区、国家级教改立项数量有较大增长,三年来已确定教改项目310项;完成了教育部“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3项,“宁夏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6项;全校教师发表教改论文400余篇,主编教材20余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1等奖一项。
(三)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十五”期间,通过国债、中日政府间贷款、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项目、地方政府投入、学校自筹等方式,新增教学实验用房14.6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生均7708元,多媒体、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四项经费投入由2002年占学费收入的20%提高到目前的37%。
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一览表
       
(四)办学规模有了较大发展,专业结构更趋合理
全日制在校生由1998年的5876人扩大到17432人,专业由1998年的27个发展到68个。新专业的增加,为招生规模扩大、适应社会需求以及分散就业压力奠定了良好基础,基本形成了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自身发展实际的、比较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
(五)课程建设取得实效
制定了《宁夏大学“十一五”期间课程建设规划》,截至目前,已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35门,校级精品课程92门;引进了400余门名校优质课程,先后有5000余名本科生通过网络选修了这些课程,实现学分互认。近三年,校级主要基础课考试成绩总体呈正态分布,优良率逐年提高,各学院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平台课考试成绩良好。
2004—2005学年和2006—2007学年学生校级基础课成绩对比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课程网上授课及学习新模式,在学校范围内全面开展,效果明显。

                                    近年学生参加英语统考成绩统计
              
                                近年来学生参加英语竞赛获奖情况统计
            
(六)教学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有效
两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改革了招生方式,实行按大类招生;实行校级基础课、院系基础课的管理制度;建立了校、院、系三级和领导、督导、教师、学生四个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及每年一次对院系教学工作的评估制度;加强教学管理现代化手段建设,实现了全校1.7万名学生的网上选课、成绩查询和学籍管理。
(七)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成效显著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了实践能力的训练,8个校级基础实验中心配置了兼职教师、管理人员队伍;基础课实验开出项目增加30%左右,开出率达到100%,综合性实验项目有了较大增加,基础课实验做到了一人一组,学生动手机会增多;已建立了100多个教学实习基地。近三年来,学生实验技能、课程设计、金工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的管理逐步得到加强,质量逐步得到保障。
近三学年学生主要实践环节成绩统计
             
通过强化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的基本训练,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明显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稳定,成绩分布合理,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近三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统计
            
(八)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校声誉不断提升
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每年达到500余门;每年举办100余场学术报告;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等全国性科技、文化、艺术、体育比赛的获奖等次明显提高。近三年来,共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82项,其中全国奖励36项。
近年来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情况统计
           
近年来,学生录取分数线逐步上升,考生第一志愿报考我校人数逐年增加,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广泛认可。第一志愿录取率保持在90%以上,高出分数线一个分数段左右录取。
毕业生调查问卷统计
           
回顾四年来走过的评建之路,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评估给学校带来的巨大变化。评估明确了思路,使学校进一步增强了通过办好本科教育打造大学品牌的意识;评估改善了办学条件,使广大学生受益;评估凝聚了人心,使广大学生有自豪感,教师有尊严感,干部有责任感。全校上下已经把教学评估作为规范办学、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自我需要。
五、办学特色
(一)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从各个时期的实际出发,形成了“艰苦创业、奋力拼搏、敬业进取”的精神和立足服务宁夏,争取多方支持,抢抓机遇,推进快速发展的办学传统。
——近50年来,宁夏大学从建校初期的几十名教师、百余名学生,发展到今天的两千多名教职工、3万余名学生,所凭借的就是“不怕困难,不畏风寒,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的“沙枣树”精神和一代代“宁大人”不断凝聚的“艰苦创业、奋力拼搏、敬业进取”的传统。
——1997年以来,学校抢抓机遇,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教学与科研、加快发展与规范管理、全面提高与重点突破、发展目标与发展过程等关系,不等不靠,脚踏实地,敢想敢干,谋发展,抓落实,不争论,集中精力搞建设,在较短时期内实现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学校的学科发展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置突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使学校发展与地方进步形成了互动和有机结合的良好局面;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主动服务地方,为宁夏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积极探索构建符合我校生源实际的专业培养和人格培养两种教育体系,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人格健全,有就业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合格人才。
——以“强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多途径”为原则,按照学生就业能力和发展潜力构建专业培养体系,以“加强基础、强化实践、发展特长、分流培养”的思路实施本科教学改革。
——以“责任感、道德观、人文精神”养成为原则,构建目标明确、方式有效的人格培养体系。
(三)逐步扩大少数民族学生招生规模,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倾斜的各项政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既与本科教育“无缝对接”,又兼顾其特殊性的民族预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骨干人才。
——自治区党委、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民族高等教育,通过立法和政策扶持,支持民族教育健康发展。适应这一形势,我校民族学生的招生规模逐步扩大,比例由2002年的22%提升至2006年的37.13%,提高了15.13%,超过了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34.53%的自然比例,成为全国少数民族省区地方综合大学中,民族学生比例超过本省区少数民族人口自然比例的唯一高校。
——深刻认识民族预科教育的特殊性,构建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自主课程组成的民族预科教育课程体系,全力打造宁夏大学民族学生培养的重要平台,实现民族预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无缝对接”。本科教育阶段,在探索和落实专业培养和人格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注重根据民族学生的特点,更有针对性地实施“加强基础、强化实践、发展特长、分流培养”的培养体系,使得进校时基础、能力参差不齐的少数民族学生,毕业时绝大部分达到了人才培养的要求。
——1989年以来,宁夏大学共培养民族学生11000余人,他们已成为在民族地区各条战线上发挥重要作用的骨干,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宁夏大学培养民族学生取得的成绩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获得了多项荣誉。2006年2月,宁夏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学院被教育部民族教育司确定为全国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现已为全国十所高校培养民族预科生。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迎来了这次非常重要的评估,这既是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验,又是帮助我们找出新的薄弱环节,指导我们搞好本科教学工作的难得机遇。
自治区党委、政府极为重视学校的这次评估,非常支持以评促建的方针和学校的评建工作。本学期开学初,自治区代主席、宁夏大学校友王正伟同志,自治区政府特邀顾问、原自治区副主席刘仲同志率领自治区有关厅局的负责同志到宁夏大学调研。王主席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宁夏大学的发展建设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近几年是学校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经过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励精图治,不懈努力,学校步入了建设发展的快车道,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宁夏大学建设发展显著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宁夏大学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得益于宁夏大学的教职工队伍是一支勇于拼搏、甘于奉献、团结奋斗、积极进取的战斗集体。宁夏大学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努力把宁夏大学办成高水平大学”的目标,继续开拓进取,努力把宁夏大学建设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在新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继续当好全区教育发展的“领头雁”、“排头兵”,为科教兴宁、人才强区战略实施做出更大的贡献。特别是当前要集中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做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工作,确保取得好成绩,为学校进入“211工程”立项建设创造良好条件。自治区党委、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坚持“重点建设宁夏大学”的方针,在政策、资金投入等各方面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学校的肯定,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建设发展的信心,更加增强了以评促建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信心。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本次评估,将是对学校建设发展的又一次加油鼓劲,是宁夏大学全体师生期待已久的重要机遇。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几年来我们做了认真准备,进行了全面动员,评建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是,宁夏大学毕竟是西部高校,基础相对薄弱,各项投入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然而,我们有信心借这次评估的东风,继续强化本科教学工作,按照专家组的意见认真整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争取早日实现“211工程”立项建设的重大突破。
我们真诚希望各位专家在评估过程中,多提宝贵意见,毫无保留地指出我们存在的不足,促使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帮助我校实现既定的目标。
祝各位专家在宁期间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

邮编:750021

联系电话:0951-5093053

宁ICP备05002185号-1 Copyright © 宁夏大学  宁公网安备640105020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