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日晚,文学院人文大讲堂第22讲在宁夏大学怀远楼718室举行。宁夏大学中文系八零级校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原宁夏作家协会副主席、现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陈继明分享了小说创作经验。文学院教师王岩森、丁峰山、任淑媛、张富宝、杨慧娟、沈秀英、于凤艳、李丽,《黄河文学》副主编计虹,《朔方》编辑许艺,诗人阿尔等出席本次分享会。文学院西北民族地区语言文学与文献博士研究生、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参加。分享会由王琳琳教授主持。
王琳琳首先向大家介绍了陈继明的代表性作品,并隆重推荐近作《敦煌》。陈继明以《敦煌》为题,跟大家分享他的创作经验:在语言方面希望大家注重“越轨的语言”,以无形的语言带动读者的审美体验,在文学创作中更倾向于使用“腹腔”的语言进行书写,并强调小说创作要在阅读和生活积累方面下功夫,不惮反复修改,才会取得成功。王岩森就张贤亮曾对陈继明“个性化、个人化”的评价,对其语言风格进行讨论,希望大家品味作品的笔调语风,磨炼写作能力;张富宝从汪曾祺的名言“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切入,认为“越轨”的实质是陌生化,使用“腹腔”的语言本质是文学语言的深度沉淀,希望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抓住文本细微处品味推敲;于凤艳分享了《敦煌》的阅读体验,认为《敦煌》可见作者的语言掌控力、阅历的沉淀,在阅读过程中,读出了人性的共鸣、人生的共鸣;许艺为大家细读《敦煌》部分段落,分析词句中人物的细微心理,高度赞扬了陈继明炼字的功底;计虹认为,品读《敦煌》可体会到陈继明所展现的“虚幻的真实”,推荐大家从品味语言功底这一角度进行阅读。自由发言环节,胡涵瑜、曹鸣驿、邓琪等同学积极发言,从不同角度进行分享、提问,陈继明作了耐心细致的回应。
分享会最后,陈继明借用帕默克的名言“写小说就是用针挖井”,勉励同学们积极投身于文学的浩瀚海洋,充分汲取滋养心灵的甘露,不断丰盈自己的灵魂,塑造出坚实而光明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人生的旅途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