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宁夏大学、内蒙古大学、西北大学三校联合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论坛在银川召开。本次会议由宁夏大学文学院、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西北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宁夏大学文学院承办。论坛以学术为本,凝聚三校师生智慧,致力于搭建高质量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学习成果展示与前沿思想碰撞,对深化西北地区高校研究生培养合作具有重要作用。

宁夏大学副校长谢海涛、文学院院长胡玉冰、研究生院副院长尤桦、文学院副院长杨学娟,西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遇青、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鄢冬,以及三校师生代表近130人出席。开幕式由宁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刘鸿雁主持。



谢海涛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文学院是宁夏大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文学科作为建校早期设立的学科之一,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为国家与地方建设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他强调,三校论坛的举办为西北地区高校学术交流架设了重要桥梁,对推动区域高等教育整体进步具有关键作用。

胡玉冰院长系统回顾了宁夏大学中文系的办学历程与发展脉络,强调人才培养是学院工作的核心。他表示,学院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持续优化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并介绍了学院未来发展规划,对三校研究生在论坛中实现深度思想交融寄予厚望。

杨遇青副院长指出,学术研究离不开开放的思想交流。他以“黄河”为喻,强调黄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是串联三校学术合作的精神纽带,期待西北这片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孕育出更多具有思想厚度的学术成果。

鄢冬副院长表示,三校论坛是推动西北高校学术资源共享的重要载体,鼓励学子以论坛为平台,积极交流、携手前行,在求知路上跨越险阻、勇攀学术高峰。

开幕式结束后,全体与会师生在笃行楼前合影留念。

本届论坛聚焦中文学科前沿,共设六个分论坛,收录论文110余篇,以“立足传统、创新视角、服务实践”为导向,全面覆盖中国语言文学各学科方向,呈现了一场层次丰富、视野开阔的学术交流成果展。
“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分论坛一,共有10名硕士生和11名博士生参与,评议人和主持人包括杨遇青、杨学娟、陈春霞和梁凯老师。与会同学以经典文献与学术史研究为核心,注重文献考辨与理论阐释的深度融合。汇报论文涵盖从先秦至清代的广泛时段,既有对朱熹童蒙教育伦理观、元代兰亭记忆书写、清代同名学者沈炳垣生平著述等问题的扎实考辨,也有对宋代祠堂记的文学形塑、萨都刺诗学史地位建构等问题的多维探讨。


“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分论坛二,共有21名硕士生参与,评议人和主持人包括成明明、郑倩茹、王亚伟和孔德成老师。与会同学聚焦文献整理与地域书写,在深耕传统文献的基础上,展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与跨学科意识。汇报论文涵盖古代文书制度、文人个案考证、地域文献整理等多个研究方向,既有对“贴黄”“青册”等古代文书体式的系统梳理,也有对庾信、高熙喆、杨维屏等历代文人生平与著述的深入考辨。


“中国现当代文学”分论坛共有15名硕士生和3名博士生参与,评议人和主持人包括鄢冬、张超、陈晓辉和邱跃强老师。与会同学以文学创作与批评实践为核心,融入跨文化视角与多元理论,拓展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汇报论文聚焦文学对现实与历史深切关怀的研究、从文本细读与精神分析角度揭示文学内在张力与思想表达的研究,也包含在跨媒介与比较视域下借助西方理论资源搭建中外文学与思想对话桥梁的研究。


“语言与文字”分论坛共有18名硕士生和1名博士生参与,评议人和主持人包括冯鸽、闫慧颖、忻丽丽和刘贺老师。与会同学关注方言(词汇特征、语法化、话语标记)、现代汉语空间隐喻与民族语言借词、古籍语言考释(俗语词、楚语词、碑刻文字、状语),以及国际中文教育政策、社交短视频语言情感传播、汉字字族理论应用等语言与文字相关领域。汇报论文既扎根方言研究的地域特色与民族语言交融属性,又兼具古籍语言考据的学术深度与语言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价值,展现了语言文字研究多元且务实的探索方向。


“文艺理论与比较文学”分论坛共有14名硕士生和4名博士生参与,评议人和主持人包括金荣、于凤艳、赵涛和贾海燕老师。与会同学聚焦理论思辨与跨界对话,在承续学术传统的基础上,展现出鲜明的时代意识与跨媒介视野。汇报论文涵盖文艺理论建构、批评实践探索与跨文化比较等多个维度,既有对历史书写权力关系等理论命题的深入开掘,也有对AIGC技术、网络共创机制等前沿文化现象的敏锐回应。


“学科教学(语文)”分论坛共有13名硕士生参与,评议人和主持人包括梁艳、杨明托老师。与会同学聚焦教育实践与育人创新,在坚守语文教育本质的同时,积极探索数智时代的教学转型路径。汇报论文涵盖教学理念回归、教学模式创新与育人路径拓展等多个层面,既有对语文名师教育思想传承、高阶思维培养策略等理论问题的系统探讨,也有对项目式学习、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等实践方法的深入剖析。

分论坛环节结束后,活动进入主旨报告阶段。宁夏大学文学院院长胡玉冰教授以《宁夏古文献漫谈》为核心主题发表演讲,副院长杨学娟主持了本次报告。胡院长从宁夏地区的人文历史脉络出发,系统梳理了宁夏古文献研究的整体格局,客观评析了现有成果的优势与不足,并从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与社会意义三方面阐释了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性。胡教授还分享了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具体方法,鼓励青年学者关注地方文献,实现学术“弯道超车”,并倡导在学术热点中保持理性与客观。
主旨讲坛结束后,论坛闭幕式在笃行楼报告厅举行,主要环节包括分论坛成果汇报与颁奖仪式。六个分论坛的汇报人详细介绍了各论坛论文征集情况,系统阐述了论文在研究视角、内容深度等方面的特色亮点,客观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并对论坛取得的交流成果给予充分肯定。本次论坛共评选出一等奖11名、二等奖17名、三等奖28名,获奖论文充分展现了三校研究生扎实的学术功底与积极的探索精神。






最后,宁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刘鸿雁教授作总结发言。她向西北大学、内蒙古大学与会师生表示诚挚感谢,指出三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为论坛注入了蓬勃活力。她期待以此次论坛为崭新起点,进一步推动三校在研究生培养与学术研究方面的常态化合作,共同为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与中文学科建设谱写新篇章。
本次“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论坛”不仅是三校深化合作的生动实践,更构筑起西北高校育人共同体的重要平台。论坛汇聚思想之光,激发学术之志,为区域高等教育与中文学科人才培养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